找到相关内容526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弘一大师文学集学习笔记

    开示,依之而修,必于自己人格有所增上,真修戒定慧也。最后谨以老法师七十口占,与众勉之曰:   吾年七十一 于世无所求   行作归家计 心念一束休   奉劝诸弟子 人生如幻楼  ...

    化来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54092324.html
  • 一念之间(下)

    使人“明理”。理明之后,气质自然会改变,人格也就健   全。并非为名利而读,为文凭而念!   生:人若是没有欲望,怎能进步?   师:什么是进步?   生:比以前更好。   师:什么是更好? 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3092390.html
  • 一念之间(中)

    2、另一伴对您有何看法? 3、夫妻要如何常相厮守? 成功的教育-亲子关系 教育子女,首重“人格发展”,功课次之;读书目的,当要“明白 事理”,功名次之。 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3192391.html
  • 以公益心去做佛教事业 宋代佛教的慈善事业

    为第一。 对于社会福祉事业的热忱参与,本是佛教徒在人世间修练的必然过程,也是人格的完成中应该努力去做的事。内在修为的完成与外在社会幸福的达到,内外双修方为功德圆满。 僧传中不乏高僧致力于社会福祉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慈善|宋代寺院|公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14393289.html
  • 熊十力对朱、王《大学》“格物致知”诠释的整合

    诚意、正心,而后其功始备而密。”(《传习录》中)在王阳明看来,格物与致知虽稍有差异,但实不失为一事,故其训“格”为“正”,他言:“格物,如《孟子》‘大人格君心’之‘格’,是去其心之不正,以全其本体之正。...

    赵卫东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5693581.html
  • 以公益心去做佛教事业 宋代佛教的慈善事业

    。有所谓二福田、三福田到七福田、八福田说法,《梵网经》八福田中,以看病福田为第一。   对于社会福祉事业的热忱参与,本是佛教徒在人世间修练的必然过程,也是人格的完成中应该努力去做的事。内在修为的完成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70093595.html
  • 名僧与山水的对话——试论慧远对山水诗的影响

    佛陀讲的话)的自身,但因为法身的真状不易被常人经验所掌握,佛为善导众生,于是变化成为各种具有人格的形象,这就是化身或应身。置于报身乃是佛经过累世修行努力的果报之身,是存身于极乐世界的天堂之体;其实慧远的...

    游芳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893789.html
  • 虚云茶诗的修行智慧直解

    智慧   虚云公(1840-1959)的无相功德,本不是几许言语能够说清的,但我们为了自觉觉他,还是必须以世俗的方式来景仰他的人格,剖析他的禅理智慧。其诗作中,涉及“茶”者只二十余首,但极有特色。...

    冯天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7.html
  • 《道次第》修学地图

    的性格乃至人格,并影响生命未来的发展。我们现在的生命状态,是由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。而现在的积累,又会形成未来的结果。所以,佛教特别重视生命的当下,也就是把握现在。唯识宗认为,三世中只有当下是实有的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094942.html
  • 问: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?

    对证悟涅槃的菩萨来说,这个虚空是无所不在的空,无处不有的空,无相无不相的空,是“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”那种千古亘在常存的空,住世时是一种清净满月的人格,出世时是一种自在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8235395021.html